7月15日,山东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赴济南、青州寻迹古韵调研团队来到中国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山东省青州市,走访青州花毽传承人李贤臣。
“东方属木,木色为青”,青州,是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青州花毽,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青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据介绍,青州花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从一种古老的运动“蹴鞠”经过千年的发展演变而来的。相传,春秋时期鲁国有一球员,回家给儿子做了一个小球,内装羽毛填充,称为“鞠毛丸”,因为小巧轻盈,适合老、幼玩耍,因而快速地发展,广为流传。
在齐国今青州地区有一孩童,不小心将球踢破,漏出了羽毛,他急中生智,用一细线将破球从中间缠了一下,形成月牙葫芦状,上为羽毛,下有皮革为托。孩童无心插柳,由于阻力增加,踢起来更稳健,很受人们喜欢,这就是毽子的原型。
青州地区老百姓在踢毽过程中将青州地域文化融入其中,创立了“童子拜佛”“苏秦背剑”等极具观赏性的招式,“青州花毽”因其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得以迅速发展并传承至今。在一些重要的节假日和宣传活动中,都能够正常的看到青州花毽的特色表演。
据李贤臣老人介绍,青州花毽的传承发展有一段故事。李贤臣老人从8岁就开始踢花毽了,那时的花毽活动是自发的。说起花毽协会的成立,作为会长的他便介绍起来。
改革开放后,生活富裕起来,老人就经常跟一些老朋友在青州范公亭公园西门踢花毽,这慢慢的变成了了一道惹人注意的风景。2000年的一天,一对中年夫妇说,李老师,跟你学习踢花毽吧?他欣然同意,每天给他们找一个陪练。
后来,有人告诉他,这是青州副市长傅中慧同志。傅市长学得很专心,经常汗湿衣裳。经过几个月的亲身体会,以及对青州花毽的深入了解,他对李贤臣老人提出成立青州花毽协会的建议,传承和发扬青州花毽。当老人讲述这段经历时,脸上露出怡然喜悦之色。
采访队员到达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时,李贤臣老人正专心致志地在工作台上制作花毽,看似普通的鸡毛毽,老先生却视作精美的工艺品细细雕琢,一丝一毫,一羽一毽,无不体现工匠精神。
采访队员轻轻叩门走进这间古朴的青州花毽世界。而,团队的到来,在老人看来,是多一个人关心青州花毽,就多一份传承。
“听说青州花毽有天罡地煞108式,这一招一式都有特殊意义吗?”队员们轻轻搀扶着老人柔声问道。
当谈到花毽招式时,李贤臣老人来了精神,“孔雀开屏观蝶狂,蜻蜓点水拜四方······”老人脸上是止不住的笑容,对于他来说,花毽就像自己的孩子,捧在手间,融在心中。
同时,李贤臣老人还兴奋地讲起当年参加演出比赛的场景,讲到精彩之处,虽然已近八十岁高龄,还向队员们演示着自己拿手的动作招式,风采不减当年。
“我最大的愿望还是找到传承人,把青州花毽、把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带向全国,带向世界······”老人语重情深。
尽管青州花毽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寻迹古韵调研队在社会上调查时发现,花毽的练习人大多分布在在青州市中老年群体中,青少年或者外地人则对此知之甚少,青州花毽的传承遇到了难题。
“你们大学生能对青州花毽这些非遗感兴趣,是我们这些传承人最开心的事情,说明这些文化还有人传承呀······”李贤臣老人开心地说道。
“青州花毽”是我国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之一,是集观赏性和健身实用性于一体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需要社会关注,需要有人传承,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任重道远,青年一代应学会担当,继往开来。
上一篇: kdj股票指标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