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对外发布,全文四千多字,围绕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促进闽台经贸深层次地融合、促进福建全域融合发展、深化闽台社会人文交流等方面,提出了21条措施,立意高,内容实,饱含中央对台湾同胞的温情善意。
尽管台当局蓄意“倚美谋独”不断升高两岸紧张对峙情绪,声称《意见》是“统战行为”,但岛内媒体却积极报道,舆论名嘴纷纷点赞,有关“闽台高铁”、“向台输送绿色电力”、“金厦同城生活圈”等相关联的内容迅速成为两岸网络热搜,许多有关闽台融合发展的“蓝图”也成为两岸学者关注的议题,《意见》热度持续升高。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样准确理解这份《意见》?与以前的对台文件与惠台措施相比,这份《意见》有何突破性?连通闽台又将给统一大业带来怎样的铺垫?深圳卫视《决胜制高点》推出专题节目《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促统又有新举措》,邀请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原副会长、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王在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特聘教授刘国深,台籍学者、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的特约研究员傅崐成与福建台湾青年之家会长高睿旸为您一一解读。
其实对于广大岛内民众而言,他们最为关注的就是《意见》中对于“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提法。用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原副会长、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王在希的话说,这就是表明福建要成为台胞台企自己的家了。
在采访中,他对我们表示,福建距离台湾最近,气候、宗教、语言、食物都与台湾几乎一样,因此四年前他就带着团队来福建发展,而且,在这里他还遇见了爱情。如今,他不仅是泉州创业就业的泉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运营负责人,更是成为了一位丈夫,一位父亲。他还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叫做“小汤圆”,就希望两岸团团圆圆。
基于自身的经历与对接两岸人才工作的需要,高睿旸对于《意见》中涉及畅通台胞往来通道、促进台生来闽求学研习、鼓励台胞来闽就业、扩大台胞社会参与、便利台胞在闽生活、完善涉台司法服务等方面很关注,特别是《意见》中对台胞子女在闽中小学和公立幼儿园就读实行“欢迎就读、一视同仁、就近入学”的相关条款让他格外有感。
因为根据他的工作经验,很多岛内人才不是不愿意到大陆发展,而是担心分隔两地照顾不到家人。虽然针对台胞小朋友的读书问题,大陆早有一套成熟解决方案,但这次明确列在文件中,也是从政策的层面给台湾民众吃了“定心丸”。他说,《意见》一出台,他就接到了岛内不少电话,都表示出要来福建看一看的意愿。
其实和高睿旸一样,接到不少岛内信息的还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特聘教授刘国深,他说就在接受深圳卫视采访前,他刚刚参加了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在论坛上,不少岛内学者都高度肯定这份《意见》,认为说这份《意见》确实是端出了“牛肉”,很具体与务实,回应了新时代台湾同胞在两岸工作、生活、学习、创业、就业过程中的合理期待和正当要求,展现出浓浓的同胞之情,而且可操作性也非常强。
而台籍学者、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傅崐成也指出,在省的层面建立两岸的融合区,基本上最大的举措,就是给福建关于两岸关系的一个地方的积极立法权,这样福建就会变成一个两岸关系的“特区”,可以主动立法解决需求问题,不必等上级指示,毫无疑问将大大有利于福建放开手脚先行先试。
王在希也点明,《意见》不仅提出了要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而且也明确了各种配套措施的跟进,将充分的利用福建的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为今后台胞台企在整个大陆的发展取得经验,创造条件,而这也是示范区的应有之义。
事实上,《意见》不仅明确要出台更加便利台胞在闽生活的举措,在推进闽台应通尽通、畅通台胞往来通道等方面也提出了全面的考虑。9月14日,这次《意见》的新闻发布会还未开完,“坐着高铁跨过台湾海峡”就又登上热搜,起因就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在发布会表示,连接闽台两地高速通道的工程技术能力已经具备,我们要一起努力,争取早日实现两岸民众坐着高铁轻松跨过台湾海峡的梦想,促进更多台湾地区的商品搭乘中欧班列等畅达欧亚市场,更好惠及两岸同胞。
元老、书法家于右任曾在他的《鸡鸣曲》一诗中写到“福州鸡鸣,基隆可听”,形象地点出了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一水相连的地理关系。而除了地缘相近,福建与台湾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80%的台胞祖籍地在福建,仅同名同宗村就有280对,足以见证着两岸先民的根相同、心相连。
在过去22年,一直往来于厦门、金门之间的台籍学者、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的特约研究员傅崐成也给我们讲述了厦金之间一段人情往来的动人故事。
坐落在金门东边的陈景兰洋楼是金门现存最大的洋楼,它在1949年后曾作为陆军五十三医院、金门中学、后来又成为官兵休假中心,2008年以战事博物馆的形式对公众开放,现在是金门的一个著名旅游打卡热点。
傅崐成说,他在厦门大学任教时,住在他宿舍隔壁的一位陈老师,实际上就是这栋陈景兰洋楼的继承权人,这栋洋楼是陈老师的祖父的,后来陈老师得知他来自金门,就通过他联系了金门县政府,把陈景兰洋楼正式地捐赠给金门县政府。
傅崐成还动情地说,金门厦门之间有太多的这种“一家人”,现在很多金门人的祖辈,他们当初都是来参加亲属和朋友的婚礼或者生日等宴会,但是没有想到两岸突然开战,回不了大陆就留下来变成了金门人,所以,选择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确实是因为这一个地区有着无法替代的一种优势。而且,也正是因为这种战争下的惨痛经历,也让这一个地区的民众格外珍惜与向往和平。
对此,王在希也指出,与台湾本岛相比,金门包括马祖,基本上没有什么“”分裂势力,所以应该能利用这次政策的优势,首先大力推动福建与金马的融合发展,然后由此来促进闽台两地的融合发展。
令人欣喜的是,当前,闽台经贸合作态势总体向好。有关数据显示,福建近年来累计已推出225项在闽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清单、25项两岸标准共通试点,去年闽台贸易额突破千亿人民币,新设台资企业户数、实际利用台资金额均居大陆首位;在福建持续就业创业的台青超过4万人。尤其2019年福建省经济总量首次超过台湾,也为两岸融合发展带来更坚实的产业基础。
而这次《意见》中明确说将促进福建全域融合发展,支持厦门与金门加快融合发展,福州与马祖深化融合发展,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发展和推进福建别的地方开展融合实践。可以说也是基于各种各样的因素考虑,画就的成熟两岸融合“路线图”。
在《意见》公布后,金门同乡会总会总会长杨维居指出,金门从两岸烽火最前线,到两岸交流最前沿,肩负着两岸“桥梁”的重要使命,加快建设厦金“同城生活圈”是所有金门乡亲的期待。
马祖乡亲也表示,相信不久的将来,不仅能喝上福州的水,用上福州的电、气,还能开车过福马大桥来福州游玩,实现同城生活。马祖知名人士曹原彰说,马祖能成为“一国两制”的“试验田”,等以后福建全面建成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台湾岛内民众就能看到马祖因背靠祖国大陆变得更好、更富裕了,这样“一国两制”的示范效应就可以扩展到全台湾,“两岸统一自然水到渠成”。
其实对于如何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大陆也充分听取了岛内的意见。据新闻媒体报道,今年初国台办主任宋涛就任之后,第一个公务行程就是前往厦门市考察,会见金门县长陈福海、金门县民意代表陈玉珍以及多位厦门和福建当地的台商,了解真实需求与面临的问题。返回北京后,经过各方探讨,逐渐形成思路,并向中央汇报。今年6月,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在厦门举办,全国政协主席在向大会致辞时就预告,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支援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
分析认为,这体现了大陆方面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制度,也显示出大陆雷厉风行,言起行落,并坚持以问题导向,突出先行先试,扩大授权赋能,持续推进政策和制度创新的工作作风。
刘国深就表示,《意见》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支持福建省探索两岸融合新路和建设两岸融合示范区工作,也展现出政策有着非常明显的特定时空性,表明该政策要以点带面,并且也还将有一个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不过,在当前当局一味消极对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情况下,出台这份《意见》,也充分向外界展现出了大陆方面积极主动的负责任态度。
台籍学者、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的特约研究员傅崐成也对《意见》未来的深化落实充满期待,他说,当局鼓吹战争、流血,但大陆却提倡和平、发展,高低立现。岛内民众最终也会用脚投票,两岸融合发展未来可期,将大有作为。
事实上,尽管当前两岸关系迷雾重重,但也正如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所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们始终相信,只要两岸同胞携手同心、一起努力,一定能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重回和平发展正确轨道,迎来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上一篇: 花键及齿轮参数核算